2008年9月9日 星期二

A Game In The Name Of Live

Live CD对于GNU/Linux发行版已经成为标准配置了。通常一个发行版发布,必然伴随着Live CD。Live CD是什么?根据我的理解,Live CD就是一个能够直接从光盘启动/运行的系统。Live CD能够Live到什么程度,各个发行版有所不同,也要考虑光盘的介质。有的Live CD只是供用户体验一下这个发行版的特性,有的则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由于空间的限制,CD通常不如DVD运行起来速度快,DVD版也能让用户体验到更多的内容。

Live CD对于Linux的意义是什么?首先,Live CD能够让更多的用户体验Linux的魅力,而不用经过复杂的安装过程,也不会扰乱现有的操作系统。其次,Live CD能够满足部分用户特殊的使用需求。第三,Live CD具备多用途,例如安装系统到硬盘、修复系统等等。

Live CD的制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尤其是对于CD版而言。正如以上所说的,空间限制是一个问题,要使一张光盘包含完整的系统和足够的驱动,以及各种应用,必然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数据压缩。然而,数据压缩会减缓运行的速度,寻找平衡点是个问题。尽管很多Linux发行版都很轻量,甚至有Damn Small Linux这样仅有数十兆的系统,但我想大部分用户更喜欢更加完善的方案。

姑且不谈那些仅仅让用户预览使用界面的Live CD。现在很多发行版强调自己的Live CD形式,吸引希望用光盘使用操作系统的用户。我一度对这样的系统很有兴趣,如果它的运行速度不错,能够满足我的使用需求,为什么不呢?一些发行版还推出了让用户自己构建Live CD的解决方案。可是我在尝试了几个这样的系统后放弃了。在上一个十年,我使用到这样的系统会相当惊喜,可是在这样的时代,我感觉这些发行版还停留在过去。在计算机如此普及的今天,谁愿意用简陋的界面处理日常工作?尽管它不需要硬盘安装,但我想我们从来不缺少硬盘安装的Windows。用户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方面。Linux系统在很多方面有着兼容性的问题,这点可以暂时忽略,如果它们能够简洁美观高效的话;可是这点并不容易,我使用过十分小的发行版,但我发现它在我的笔记本电脑上并不比我的Windows更节能。Linux对老旧硬件的支持不错,对新的硬件却看不出有什么好的特性。这不仅仅是Live CD的问题,很多发行版都是这样:它很小,它可以以多种方式运行,它包含很多应用,可是它并不让我感觉更好。那么,为什么我要使用Linux,当我每天都需要完成在Windows下才能完成的工作的时候?

我想Linux开发者们很多都走进了死胡同。光强调自由是没有用的,那只是理想主义者。Ubuntu之类的发行版的确非常易用,可是易用跟好用还是不一样的。而更多的发行版还未能跟随时代。

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

Start Slax!

昨天尝试了DreamLinux,比较失望,因为我安装在U盘上没能运行成功。今天又在寻找理想的发行版,运行了下Sabayon,也没什么兴趣。最后,在看到CB上的一条介绍Linux网站Web 2.0界面的文章后,看到了Slax。Slax是Slackware的发行版,而这两者之间具体有什么关系,我并不太清楚。我只知道Slackware是一个历史比较长的发行版,在Linux发展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它的官方网站(www.slax.org)上我发现Slax提供了CD和USB Stick两种安装方式,当然硬盘安装也是可以的。最终我决定尝试一下它,因为我对U盘安装的Linux很感兴趣。

目前最新的版本是6.0.7,有两种格式:ISO和TAR,其实没有区别,只是压缩方式不同而已,均不足200M。显然,U盘安装后运行速度更快,而且方便读写。安装过程同样简单,下载后解压到U盘根目录。提一下文件系统的问题,Slax支持FAT,也就是默认的U盘文件系统,但一些Linux文件系统如XFS性能更好,在稳定性和磁盘碎片方面。我选择的是FAT,因为这样可以在Windows下读写。压缩包里有两个文件夹,在boot文件夹中找到bootinst.bat(若使用Linux,则为sh),运行后一路回车即可,只需几秒。然后从U盘启动计算机即可。

Slax的启动速度还是相当不错的,据官网说使用Sandisk的Cruze只需40秒。从U盘启动后首先是一个选择进入方式的窗口。选择第一个后继续,很快就出现了图形界面。6.0.7采用的桌面环境是KDE 3.5.9,但是明显比Kubuntu 8.04快很多。我的显卡/声卡/网卡都不需安装其他驱动即可使用,相当不错。和其他发行版一样,常用的软件已经安装好了,下面就是中文化的问题。Slax没有中文语言支持,需要自己解决,在此之前中文不能正常显示。需要解决的是语言包,中文字体和中文输入法。

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包管理的问题。Slax使用的软件包是lzm,通过模块化添加新组件,相当方便。问题是并没有不断更新的软件仓库,而依赖于Slackware。Slackware使用的是tgz,对于一般用户而言,只需使用简单的tgz2lzm命令转换后添加模块(module,一下简称mo)。在这之前需要安装Linux-Live,官方网站有说明,也很简单。官方网站有少量的模块,但如果想用比较新的,还是要靠自己转换。如果不加说明,模块请自己到Slackware检索后转换。

需要的语言包有kde-i18n和glibc-i18n,但还需中文字体。中文化的过程我参考的是一个博客,http://thanhsiang.org/。从桌面的System文件夹进入自己Windows所在的系统盘,在C:WINDOWSFonts下找一个中文ttf字体。然后在/root下建立.fonts文件夹,将字体复制到那里。在终端执行:
$ fc-cache -f -v ~/.fonts
$ xset fp rehash

那个博客上有使用SCIM的方法,但我比较喜欢fcitx。在http://thanhsiang.org/faqing/node/69下载一个fcitx的mo,添加即可。重启后可以正常显示中文和输入中文。如果要将界面设成中文,则在系统设置里修改就可以了。如果不喜欢fcitx的设置,可以参考Ubuntu中文wiki的美化。另外Slackware有文泉驿的字体,喜欢的朋友可以尝试。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安全。Slax采用root帐户登录,并且不需要密码(初始toor),也没让用户建立新帐户。这会大大降低Linux系统的安全性。在终端中输入adduser,按提示设置即可。最后再在系统设置里设置登录窗口。

总评:Slax安装方便,体积小,速度快,采用KDE桌面,对硬件的支持也不错。Slax上的Firefox(3.0.1)是我用过最快的。对于Linux初学者或者需要U盘启动的系统的用户,Slax是不错的选择。

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From Ubuntu to Kubuntu-----A small fight between K and G

玩Ubuntu有四个多月了。从开始的好奇到如今的没有激情,也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玩Linux之前,我对Windows积累了相当多的怨念。Windows系统总是在你不经意间变的越来越笨重,臃肿的注册表,数不清的病毒,流氓软件,安全问题,乃至商业软件的过度繁荣,都让我在面对Windows的时候深感烦躁。终于有一天,我奔向了自由的Linux,从完全不具备基础知识,到现在熟悉了图形应用,也会用用常用命令行,编译编译源码包。我想,对于GNU/Linux未来的个人用户群,所能做到的也不过如此了。很早我就知道,最著名的Linux发行版有三:迅速发展Ubuntu,底蕴浑厚的Fedora,以及欧洲老牌OpenSuse。其中,Ubuntu以其易用性及更强的自由软件观念出名。尽管有相当多的发行版不是免费的,Linux依然是自由、免费、开放的代表。Ubuntu继承了Debian的优点,同时发扬自己的理念,成为初涉Linux的用户之首选。尽管它是如此优秀的发行版,而且具有Linux的优越特性作为后盾,可是对于我来说,它依旧沦为了一个鸡肋的系统。它的速度并不快;可能是针对笔记本优化不够,它并不节约能源;没有好的浏览器;它也有各种冲突问题;网络设置不如WIndows;中文字体、编码问题也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美化过的GNOME桌面,开始时我认为是“简洁”,后来我就觉得丑陋。


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Windows的许多优点。你不需要为了一点简单的设置去修改配置文件;你可以完全不使用命令行;几乎没有什么软件安装需要你自行编译;使用中文系统并不比其他语言困难。当我在准备换装其他的Linux发行版时,我想不到我需要为Ubuntu备份什么;于是我明白,确实是换个发行版的时候了。


最近一段时间,我最感兴趣的发行版是ArchLinux。然而我不准备安装它,因为担心它不能很好地兼容我的硬件,而且遇到问题能够找到的参考比较少。而寻找Ubuntu的替代方案是必需的,因为我并不是准备放弃Linux。我深信Linux代表着软件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也很乐意尝试比Windows要求高的文字界面的使用。我同时认为Fedora之类不会比Ubuntu更好用。最终我决定尝试一下Kubuntu。Kubuntu是Ubuntu最重要的衍生版本。和黄色主题的Ubuntu默认使用GNOME桌面环境不同,Kubuntu使用KDE,这也正是它名字的由来。当然,不管应用是基于GNOME还是KDE,都可以在具备基础的Ubuntu和Kbuntu运行,只是兼容性和执行效率会有差异。你甚至可以安装两个桌面环境,并在登入时选择。


为什么选择KDE?关于GNOME和KDE的争论永远不能终止。或许在KDE最早开始使用商业性质的Qt时这些争论就已经注定要发生了。它们的恩怨本文不再赘述。我使用KDE的理由是,尽管很多人声称KDE和GNOME相比不稳定,但我确实希望有KDE那样较美观的桌面,我也确实对KDE阵营那些成熟强大的软件有好感。正如Ubuntu中文论坛一位成员所说的,“k下的软件通常都比g下软件强横的。有了Amarok,谁还要rhythmbox;有了smplayer,谁还用gmplayer;有了kontact, 谁还用evolution;有了kopete,eva,skype,amsn谁还用pidgin;有了kate,谁还要gedit?”而另一位成员则列出了如下的对比列表,左边是Gnome应用,右边则是KDE:


audacious ── amarok
filezilla/gftp ── kftpgrabber
pidgin ── kopete
gmplayer ── smplayer/kmplayer
gthumb ── gwenview
firefox ── opera/konqueror
xchat ── konversation
scim ── skim/fcitx
gedit ── kvim/kate


不得不承认,KDE的王牌远胜GNOME。它们的年龄相差不大,可是我觉得Gnome阵营总是过于拘泥。我在Ubuntu下总是渴望获得更多更新,而在Kubuntu我则尽量使用软件库里的版本,理所当然我也不使用KDE4。GNOME计划在下个正式版本加入的特性,KDE其实早就有了,而使用GNOME的用户则不得不等到2010年。比如konsole和GNOME终端的标签化对比;又比如konqueror在网络浏览和文件管理方面的高度整合,这一点我认为Epiphany会跟随它的脚步。我在Ubuntu下也同样使用很多的KDE软件,并且很多人都认同KDE软件更强大这一事实。KDE的目标是超越Windows,我认为在未来的十年里它很可能就会达成这一目标,如果它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而GNOME则以Mac OS的Aqua界面为目标。大家都知道苹果不是靠开源走到这一步的,相反,苹果如今能够占有一块市场,正是依靠它在商业运营上的成功。昨天看到一篇文章里说,KDE已经失去了很多厂商的支持,因为厂商对Qt版权的疑虑。我不知道这位作者是不是偏向GNOME,但就如今两个阵营的开发进程而言,KDE显然不比GNOME逊色。

还记得某个版本的GNOME新增了Cheese。我不知道别人对它的态度怎样,反正它不能令我激动。而KDE 4.1,我想我是期待它的。KDE一直勇于创新。尽管暴露出稳定性方面的问题,但它确实在执着地追求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我在使用Kubuntu时经历了好几次不明原因的崩溃,但我觉得它比GNOME的僵死好。


下面说说我安装Kubuntu的过程。


我开始准备在Ubuntu安装Kubuntu-desktop来使用KDE;可是安装之后无法进入KDE桌面,在终端输入startx后还是进入GNOME,而另一个终端则在加载rc.local。于是我下载了Kubuntu 8.04.1的Desktop CD(它已经取代了Live CD的说法),刻光盘后安装。首先检查光盘完整性,避免安装过程异常中断;然后开始安装,设置很简单,挂载的分区则是原来Ubuntu的。安装好之后则要进行一系列的更新与设置,首先要连接网络,建议不要使用拨号和无线。然后更新软件库,再安装中文支持。需要注意的是,Kubuntu默认安装的语言支持是不完整的。下面根据网络上的资料,结合自己的需求进行配置。我的参考资料是Ubuntu中文的Wiki和论坛置顶帖。驱动方面,我的问题不大,显卡使用nvidia-glx-new,声卡使用ALSA。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IM Gossip

对于IM,我本来并没有太大的使用需求,尽管我开通了多个IM服务。国内用户,使用QQ的很多,但我十分讨厌QQ,只是迫不得已才没有完全放弃这项服务。从QQ上面,我们可以发现IM所能具有的所有不良特性:高盗号率、数不清的广告、众多的附加组件、恶俗的界面、越来越大的体积和越来越慢的速度。国内还有一些其他的IM,例如新浪UC、网易泡泡等,但这些普及率远不如QQ,同时在特性上也没有什么亮点,自然不能列入选择范围。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尽管国外有很多优秀的IM,但它们在中国大陆并没有占有很多的市场,导致我们的选择范围实在很小,因为我们不可能总是开着多个IM,上面有不重复的朋友。

我对IM的要求并不高。功能上,支持文字聊天和一定数量的表情,支持语音、视频聊天和文件传输,并且能保证一定的速度和通话质量。外观上,我倾向于简洁的风格,当然像MSN那样有幅广告也不是不能接受。假期里为了能够和妹妹方便地语音,尝试了一些IM。其中Google Talk是比较能令人满意的一款,但它的缺点是,不支持表情(虽然能让一些文字表情显示颜色),也不支持视频。今天我又尝试了一些IM。AIM和Yahoo Messenger使用起来不习惯,也没有什么优势。至于MSN,我觉得它的界面看起来很笨重。ICQ还不知道通话上的体验如何。

支持多协议的IM似乎是不错的选择,但是GPL下的都十分丑陋,不能用简洁来形容。其中最有名的Pidgin也是问题多多,支持的协议不够新,不支持语音视频,还有兼容性问题。今天发现一款名叫Digsby的多协议IM,可以同时登录多个帐户,感觉还是不错的。支持的IM协议有:AIM,MSN,Yahoo,Google Talk,ICQ,Jabber,Facebook Chat。支持E-mail:Gmail,Yahoo Mail,Hotmail,POP,IMAP,AOL/AIM。支持SNS:Facebook,Myspace,Twitter。目前还在Beta阶段,还会增加更多协议,并且界面可以自己调整。我试用了Google Talk协议,感觉还是不错的,支持语音视频,还支持显示收听的音乐。

Why I was getting away from Linux

这是一篇随笔性质的文章。我并不准备讨论Linux和Windows孰优孰劣,事实上,已经有无数的文章讨论了这些。我只是从简单的事实出发,谈谈我最近在Linux使用方面的想法。

我不是一个Linux方面的专家。虽然使用过几个发行版,例如Ubuntu、PuppyLinux、OpenSuse等,但我只会一些简单的指令,完成基本的安装、编译和设置,偶尔解决冲突问题。Ubuntu是我使用最多的Linux发行版。和大家一样,我发现它有很多优点,可是当我在完成了配置它的过程后,我使用它的时间在不断减少。

除非你在开源方面有着相当的渴求,或者你是一个开发者或网站管理员,否则你没有仅仅使用Linux的理由。Ubuntu确实很好用,不过当你将一切配置完美后,它也不会比Windows更好用。或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还要使用Linux。首先,Linux代表着一种趋势,是软件未来发展的方向。其次,配置Linux的过程在我看来很有意思。再次,Linux可以在Windows出问题之后作为后援。最后一点是我一直追求的,现在看来Ubuntu并不适合实现这个目标,即打造低功耗、无商业软件的系统。正因为Ubuntu的强大,所以它不能做到低功耗,而对于笔记本的电源管理也存在问题。希望能在8.10有所改进。

除了Ubuntu,优秀的Linux发行版还有很多,Ubuntu只是在普及和易用性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一个。其他优秀的发行版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比如没有足够的社区支持,没有足够的开发能力保证更新速度,或者对硬件的支持有缺陷,上手难度过大等等。目前主流的桌面发行版都在做这样一些事情:简化安装过程,配置更美观的界面,改善对硬件的支持,扩充软件库的内容等。这一切都是为了达成一个目的,即让用户能够更快地开始Linux的使用,避免因为初期的困难流失可能的用户群。

我最近对ArchLinux比较感兴趣,虽然它的使用者远不如Ubuntu众多。而我迟迟没有开始使用它的原因很简单,我担心它不能驱动我笔记本的某些硬件。在这些驱动问题中,最麻烦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显卡和网卡。没有这些,你很难快速地开始你的操作系统体验,而配置驱动的过程可能极为复杂。而使用很多小众的发行版的问题是,尽管你遇到的问题相当常见,你也很难在网上搜索到好的解决方案。所以社区对于一个开源的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开发者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就Linux而言,配置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你可以打造高程度定制的系统,发挥最大的性能;另一方面,你在配置时可能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其中有一部分可能你永远都不能独自解决。

最近IBM等公司试图在减少Windows市场份额方面作出更明显的努力。这对Linux很有意义,因为在硬件层面有了更明确的标准。然而Linux的发展还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所以标准化和资源整合是相当重要的。Linux的开发模式尽管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程序员的创造性,但同时开发能力也被分散了。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发行版,而是更好用的。

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

况是离魂易黯然——读《影梅庵忆语》

(写于2008年4月28日)

余前日购《浮生六记》一书,外有三种,皆追忆亡妻姬人者,冒辟疆《影梅庵忆语》为其最著。余以为沈复生计飘零,所述多凄婉语,读之徒增伤悲,而冒襄世家公子,自有优游从容之态度,遂读之。

影梅庵所记乃冒氏忆其妾董小宛生平事略,中有千里相随、相伴治书及流离途中诸事。比之沈氏所著,感慨良多。古之红粉风流,多在青楼,以其间女子姿容出众而才力超群故也。然神女欲求托付,往往难得圆满,得谐美事者百不足一,初时相谐而不能终者亦不少。贫贱之士多重情义,倘得一佳妇,当能夫妇保持;然一经离乱,则无可倚仗,相对垂泪而已。旧时名姬,常择大户高门者从之为妾,亦以久居荣华故也。如冒氏之流,应解风情,而自高门阀,以佳人易得,每不重之,又复陷于名教,不能以情待姬人。初,董氏欲求为妾,以巾帼之身千里追随,遭盗贼、断炊粮,犹逼令返吴;及遭丧乱,辄欲弃之。若无友人知董氏所为而壮之,于中奔走,其事几不可成,余不知其于董氏福兮祸兮。董氏既殁,冒氏方为文追感,其情略见,然余不知其为名士之遗风,抑或遗恨之寄托?是以其时佳丽,声名易求,而相依难得矣,于贫贱则无所倚,与富贵则无所依,贫则随世浮沉,贵则身遭轻贱,上下苍茫而难求安栖之所,钟情如吾辈者,能不为之感慨再四乎?

余亦于身有所感。久知世事难于逆料,而白驹易逝,知己难求,虽存出世之想,仍不免拘于流俗,不得自由,此吾恨也。惟愿于山光绮丽之所,得一临水小筑,仰则观天外浮云,俯则听鸟声虫唱,诗书相伴,红袖相依。每值明媚之日,携壶独上翠微,吟诗舒啸而已;幸有微雨,则于阶前闲坐,感四方气静,天地清凉。至于年光不同,四时胜景,月出月落,此诚造物之神化,而吾人之至福也。余于尘嚣之地,每念及于此,不免欣然而复黯然也。今时桎梏已成,不知余心之所适也。

小后记:占篇数的老文,再版……

On Keeping Pets

声明:这不是英文文章!如非必要,本人将坚持汉语写作!平常也只会在专有名词、定义等方面使用英文。但是英文标题可能会很多,因为这样可以直接由Google Docs发布。

关于养宠物


今天看了王小峰的两篇博客,一篇叫作《猫》,另一篇和读者对《猫》的评论有关。我先看的是后者,结果一头雾水,因为我觉得列出的四个代表评论之间居然有冲突,看后完全不知道三表哥是个什么观点。不得已,我


看了《猫》这篇文章。其实是这样的,三表哥写了一些农村啊附近啊这些地方的猫,最后说养宠物不能说明有爱心,有爱心你干嘛把宠物阉了?于是很多读者展开反驳。看完这个我再回去看评论,终于明白了。很多读者说,猫咪的繁殖能力很强,不给它们做绝育的话会生很多猫,现在流浪猫已经多到出问题,给它们做绝育正是有爱心的证明。三表哥又说了,城市流浪猫多还不是你们这些有爱心的整的?凭什么你们整出来的事儿要通过阉猫来解决?


目前还没有反驳三表哥反驳反驳他之前的博客的评论的博客的评论。我也不想涉及这方面的争论。我想谈谈养宠物是不是有爱心的问题。


我不知道养宠物的人有爱心这种说法从何而来。举个极端的例子吧,影视剧里很多大反派都有养宠物。其实我觉得,养宠物连说明这个人爱宠物也不能证明,虽然很多人其实是爱的。人类养宠物出于什么心理,又通过养宠物满足什么需求,这些很值得玩味。当然,我们也不必严苛到探寻人类养宠物背后的原欲。以我个人而言,我养宠物很多时候是因为它们可爱,而且愿意陪伴主人,所以一些不可爱的,如蛇、蜥蜴,或者可爱却不亲近人的,比如猫,我都不养。我从来没觉得宠物是我的家人,如果宠物不幸死了,我会觉得失落,但也仅此而已。这方面,我认为很多年长的人采取的态度是很合理的:承认宠物是家里的一分子,但决不把它们和家人平等看待,不娇惯它们,只满足它们的生存需求。很多人养宠物,首先采取的立场就有问题,好像是要通过养宠物发泄(原谅我使用这个词)自己的爱心,并通过过分的照顾来使自己的爱心增值,如果宠物死亡,则摆出要为它守孝的姿态并且在一切可能的场合表示自己的悲痛。作为一个孩子,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有别成人;而成年人又如何可以又表现这方面的纯真的资本?尤其是宠物因为照顾不当而死亡,主人之前从未想过自己是否有保证宠物生存的能力,之后却又表现过分的悲痛,这样不负责任的做法,实在不能让人相信主人的爱心有多少含金量。


人类养宠物,只是为了从这个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如果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话)。获得满足的这个过程,其实只能看成是一种交换,付出时间和金钱,换取感官的愉悦和心理的安慰。这个过程可能并不是正常的,某些人时常欺负乃至殴打宠物便是证明。某些宠物的死亡,完全是由于主人的有意无意的行为造成。如果一只宠物可以死亡多次,相信斯蒂芬·金的小说《纳粹高徒》中的老纳粹也很乐意养一只。(他曾多次用烤箱等手段杀死流浪猫)我并不是要用这种例子说明人们养宠物的动机是不好的,我只是觉得,养宠物和别人喜欢车喜欢钱喜欢玩具喜欢女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个人爱好而已,不必把自己抬到道德或者人格上的高度。

非主流Linux窗口管理器集锦

首先要说明一点,在整理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作者并没有区别“桌面环境”和“窗口管理器”这两个概念。常常看到“GNOME、KDE等窗口管理器“这样的说法。GNOME和KDE是桌面环境,GNOME使用Metacity等,KDE使用KWin等。


IceWM

速度与简朴并重的窗口管理器。

FluxBox

这个窗口管理器相当轻量,而且可配置性也是非常高。

Ion

将一些新的理念注入窗口管理器的设计中,从而使其具有如下的特点:
  1. 分页式(Tabbed):仿佛在一夜之间,分页化的设计成为了流行的趋势,如 Firefox、Vim 等。Ion 一改过去重叠的窗口模式,将众多窗口通过分页化来进行管理、切换并使用,优点十分突出。
  2. 平铺:Ion 除了使用 Tabbed 来组合窗口外,同时也注重将工作区进行平铺,以方便用户执行相应操作。
  3. 键盘操作:Ion 被故意设计成主要通过键盘来使用,可能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执行效率。
  4. 另外,Ion 也能够使用模块,如 dock 模块等。

Openbox

是一个符合标准、快速、轻量、可扩展的窗口管理器。

EDE(Equinox Desktop Environment)

EDE是一个非常小巧轻便的窗口管理器。它的内存占用量非常小,甚至比xterm还要小。EDE默认主题看上去有点像Windows 9x,它支持桌面背景图片,Xft字体以及抗锯齿等。

Enlightenment

与 GNOME、KDE 等主流的桌面环境相比,Enlightenment的优点是更加轻快。同时,Enlightenment的外观也是相当漂亮,具有下拉阴影以及许多动态效果。它的设计初衷就是尽可能方便的完成外观和使用习惯配置工作并且能够在运行速度上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Metisse

由 In Situ 开发。Metisse 提供了许多 3D 方面的特性,如折叠并旋转窗口、摇摆及翻卷窗口等等。他们宣称,Metisse 是有别于传统的立方体类型的 3D 桌面,聚焦于革新窗口的交互使用,以便能够提升工作的效率。

FVWM

FVWM是一款X11下的窗口管理器,它的设计目标是最小化内存消耗,提供虚拟桌面,还有就是给于用户最大的自由。 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极大的可定制性,几乎所有窗口管理器所做的事情你都可以去定制。不管是最大化,最小化,移动,关闭窗口,还是标题栏的颜色,大小, 以及鼠标单击,双击和拖动时的动作,你都可以去控制。

Firebox

是一个适用于 X11 系统的窗口管理器。从名称上看,Firebox 与 Fluxbox、Openbox、Blackbox 等很相似。不过,Firebox 并不是它们的分支版本,而是使用 C 语言从头写成。和一些诸如 Metacity、KWin 之类的著名窗口管理器比起来,Firebox 具有小巧、轻量、快速等特点。

TWM

TWM的优点:
1. 强大的自定义Shortcut系统。对于高级用户而言,Menu实在是繁琐的操作,键盘才是最顺手的.
2. 可定制功能在设计上的平衡。它不像Fvwm那样地无限灵活,TWM仅仅是足够地灵活。这使得你可以在数分钟内理解.twmrc(Twm Configuration),但又不会让你觉得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如果有什么做不到那一定是多余的。
3. X-window系统默认总是带它,你不需要为了使用它而去下载再安装。
4. 它很小,无论是体积还是占用的内存。所以它也很快,这是必然的。
5. TWM这个项目已经停止开发很多年了。 这其实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成熟,健壮和完美。
TWM的缺点:
1. 当然不可避免的,twm在样式上过于简洁,对于现代计算机用户看来可能是简陋的不可接受的。
2. 不适合运行在移动设备上,比如PDA。
3. 配置文件的独特性可能导致对其他用户不友好。

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

Windows平台常用第三方免费软件推荐 V1.25

关于本帖:原创,无参考文献。基于本人十余年软件使用经验和小白鼠经历。
建议到官方站点或官方授权之下载站下载,否则不能保证安全性及版本是最新。由于软件更新很快,所以不提供直接链接,仅给出下载页面链接。
网络浏览
Trident:世界之窗
轻量的IE内核浏览器
http://www.ioage.com/cn/index.htm
Gecko:Mozilla Firefox
一个Netscape倒下去,千千万万个Mozilla站起来!然而这个是最好的,尤其当它出了3.0之后。 http://www.mozilla.org.cn/
*Firefox插件推荐
Adblock Plus:完善的广告过滤插件。支持自动订阅规则(多个订阅源可选),支持自建规 则。
FlashGot:允许调用外部下载工具,支持的工具数很多。
IE Tab:调用IE内核显示页面。
Prism for Firefox:在Firefox中创建Prism应用。
Speed Dial:快速拨号。在新建标签或窗口中显示预设的页面,包括预览。
Tab Preview:将鼠标移到标签即可预览该页面,打开多个标签时很方便。
Delicious Bookmarks:用用Del.icio.us服务吧。
Yet Another Smooth Scrolling:使页面能够平滑滚动,类似于Opera的特性。
Menu Editor:自定义上下文菜单和菜单栏。
FireGestures:鼠标手势是很常用的功能了,虽然用IE的人们还是不能用。Firefox的鼠标手势扩展有多个,这个是比较好用的。

Kestrel: Opera 移动终端的王者。渲染引擎强大。
http://cn.opera.com/
Webkit: Safari
在KHTML基础发展起来的Webkit性能优越。Safari是所有基于Webkit的浏览器中最成熟的那个。对于Windows用户,使用习惯是个问题。
http://www.apple.com/downloads/
Gecko:K-Meleon
和Firefox一样基于Gecko,但是由于轻量而更为快速。已经有了简体中文版本。缺点是对某些网页支持不好。

下载工具
emule eXcalibur(ed2k,KAD)
风之痕制作,基于VeryCD版。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和中国特色的功能,同时能力有明显增强。不公开发布。
emule Scarangel(ed2k,KAD)
基于Xtreme。在Xtreme已经停止开发的情况下,这个Mod是HighID用户最应该关注的一款。http://scarangel.sourceforge.net/
uTorrent (BT)极轻量的BT客户端。内外网表现都不错。
http://www.utorrent.com/download.php
迷你快车 (HTTP,FTP,BT)轻量的多协议下载软件,著名的快车官方出品。
http://mini.flashget.com/

多媒体播放
Foobar2000
强大,占用资源少,有丰富的插件可选用。不喜欢Winamp一系的值得一试。尤其适合播放APE,TAK,FLAC等无损格式。
http://www.foobar2000.org/download.html
千千静听
国内较多用户使用的音乐播放器,继承了Winamp的优点,并具有本地化特征。
http://www.ttplayer.com/
The KMPlayer
功能强大,操作方便,绿色无广告的播放器。
http://www.kmplayer.com/forums/showthread.php?t=4094
iTunes
适合管理音乐库。
http://www.apple.com/downloads/

杀毒软件
AVG Anti-virus Free Edition
杀毒测试成绩一向不错的软件。
http://free.avg.com/ww.download-avg-anti-virus-free-edition
Avira Antivir
号称德国瑞星的小红伞。
http://www.free-av.com/en/download/1/download_avira_antivir_personal__free_antivirus.html

网络安全
COMODO Firewall PRO
人气仅次于ZoneAlarm的免费防火墙。由于不像ZA那样装驱动,所以更少发生网络连接方面的问题。
http://www.personalfirewall.comodo.com/download_firewall.html
卡卡上网安全助手
瑞星旗下的安全辅助软件。已经能够支持Windows Vista。
http://tool.ikaka.com/

聊天工具
Skype
最著名的语音聊天软件,尤其适合拨打国际IP电话。
http://skype.tom.com/download/
ICQ
老牌IM。
http://download.icq.com/download/icq6/
twhirl
这个是基于AIR的一个应用,用来更新Twitter。
http://www.twhirl.org/

虚拟光驱
DAEMON Tools Lite
轻量,功能齐全。
http://www.daemon-tools.cc/dtcc/download.php?mode=ViewCategory&catid=5

媒体转换
FormatFactory
号称万能……
http://formatoz.com/CN_download.html
MediaCoder
开源,国人制造。
http://www.mediacoder.cn/download_zh.htm
http://mediacoder.sourceforge.net/dlfull_zh.htm

中文输入
谷歌拼音输入法
tools.google.com/pinyin/
搜狗拼音输入法
http://www.sogou.com/pinyin/

电子阅读
Foxit Reader
明显比Adobe Reader占用资源少。支持书签。
http://www.foxitsoftware.com/pdf/reader_2/down_reader.htm
插件地址:http://www.foxitsoftware.com/pdf/reader_2/addons.htm
小说下载阅读器
类似于RSS阅读器,但是适用范围更广。适合用来看网络小说和漫画。
http://www.chinacitysoft.com/book/news.htm

压缩解压
7-ZIP
开源的压缩格式,同时支持其他常用格式。
http://www.7-zip.org/zh-cn/

系统工具
Windows优化大师
老牌的系统优化、清理、维护软件。
http://www.wopti.net/chs/downloads/
AutoHotKey
简单而强大的工具!其实你什么都可以依靠它。
http://www.autohotkey.com/download/
Unlocker
在不能卸载U盘或者不能删除某个正在被使用的文件时可以用它来找出使用这些文件的程序并"Unlock"。
http://ccollomb.free.fr/unlocker/#download
Notepad++
记事本的替代方案,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的编辑。开源并有丰富插件。
http://notepad-plus.sourceforge.net/tw/site.htm
Process Explorer
管理系统进程的工具。
http://technet.microsoft.com/en-us/sysinternals/bb896653.aspx
Launchy
和GNOME Do等一样,是一个快速启动的工具。用快捷键调出它,输入名称(逐键提示)。

电子辞典
灵格斯词霸不错的辞典,遗憾的是几乎不提供中文版的英语辞典。
http://www.lingoes.cn/zh/translator/index.html
StarDict
有多种辞典提供,版权就……
http://stardict.sourceforge.net/cn/download.php

图片管理
Picasa 2
强大的照片管理工具,尤其对于使用Picasa网络相册的用户来说。
http://picasa.google.com/intl/zh-CN/
XnView
轻量级照片浏览工具,同时具有管理功能。不逊于ACDSee,然而免费。使用亦符合国人习惯。
http://www.xnview.com/

图像工具
PAINT.NET很小的软件,用C#编写而成。足够完成常见图片处理。
http://www.getpaint.net/
GIMP
功能与PS相媲美的开源项目。
http://www.gimp.org/downloads/

博客维护日志(一)

建立了这个博客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我本人并不精通这方面的技术,尽管Blogger的易用性相当不错,我还是摸索了一阵子才完成了博客的详细设置。我使用FeedBurner烧制了这个博客的RSS,虽然我的博客目前连访问的人都很少。博客的特性是,它可以被当作私人日志,很多人很频繁地发布博客并不是为了让他人看到。而使用Feed托管,并且选择了FeedBurner,也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使用了FeedBurner,既可以方便地统计订阅数,又可以为以后更换博客空间提供方便。而FeedBurner作为世界最早的Feed托管服务商,在被Google收购之后,有这更加广阔的前景。对博客服务有所了解的用户应该知道,Blogger唯一的缺点就是它很可能被GFW封锁。而我订阅RSS,都是使用Google Reader这一在线阅读器。在线阅读器本身的有点是节约空间,而Google Reader不仅有强大的功能,还有Blogger作为支撑,更重要的是,作为国际公司,可订阅的内容基本不受GFW和ISP的限制。只要能够使用Google Reader,Blogger也好,FeedBurner也好,都能够订阅到。
下面简单介绍我的设置过程。首先到Google开通Blogger服务,获得地址后到FeedBurner申请帐号,然后建立一个Feed。关键的设置有:是否开通 。如果开通这个,阅读器中的链接将指向FeedBurner,而不是博客所在地址。建议不开通。然后在Publicize中将订阅的小组件添加到Blogger即可。
Blogger会默认添加它自己的订阅链接(Atom),这个似乎不能在模板定制。可以在设置中将订阅重定向至FeedBurner,这样所有订阅都将可通过FeedBurner查看。推荐使用Google Reader或鲜果阅读器订阅本博客。
P.S.任何人都可评论本博客而不需登入。

关于本博客

其实很早就有自己的博客,只是由于个人魅力的缘故,浏览量自然是很低的。发展到后来,竟然主战场变成了校内网。然而校内网并不是单纯的博客,访问并不方便,目前依然不支持RSS订阅,看中它的只是上面交往的人较多而已。长久以来使用社交方面的服务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周围的人几乎都不使用这样的服务,而我的交际圈子又没有大到可以认识很多人的地步。然而博客于我终究是有意义的,尤其随着我逐渐走向社会,博客会起到更大的作用,传播我的思想,分享我的情感,展示我的知识,乃至获得同好的回应。
关于博客的选择,我也经过了一番考虑。出于上述原因,校内网自然是不在选择范围之内,而国内虽然有一些好的博客服务,更具有访问速度快等有点,我还是选择了国外的服务,现在是Blogger。我希望能有更加自由的平台,不受一些与博客本身无关的因素影响,更拒绝侵犯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势力介入。而我向来偏好Google提供的服务,也相信Google的实力和影响力能使Blogger之类的服务有更好的发展,所以我选择了它。
博客自然要有主题的。这个博客文章的主要类别是:1、个人情感与思想的阐述 2、文学历史方面的知识与思考 3、音乐、时尚等等的感官分享 4、Geek方向的应用和服务推介。最终的文章将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类别。我在写作方面的主张,将在以后的博文中有所体现。